悟見講綱:修道志節在那裡? (修辦篇)181027
悟見註曰:資料來自網路文章
一、修道人要有志節
志節就是志氣節操,修道人的志節,就是修道人的風範。
修行要有志節,志節就是要有智慧,要有骨氣。
修行要有大志,惟求坐佛,不求餘物。
二、修行要拜明師求道
道不是教來的。
佛心本性是要拜明師求道,才能被啟發出來。
心經有所謂「觀自在菩薩,行身般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個觀,就是去拜明師求道之意。
三、學習前人的精神
我們大家都有前人,遠一點的前人,如祖師、師尊師母,近一點的就是我們的老前人、前人、點傳師。
我們要學習前人,修行的風範,還有那救渡眾生的慈悲心。
四、修道不求人肯定
一般社會上的人,需要肯定,他們做事業的人沒有肯定,他就做不下去 ,可是修道,不能要求人肯定,這是不一樣的地方。
修道如果有太多自我的肯定,這個人以後就變得不受教,這個麻煩了,將來一天一天離道日遠。
所以講志節,這樣子就沒有志節。
五、學習大澈大悟
大徹大悟的夏前人
民國三十年,在天津有一位夏前人。求道後,聽完三寶馬上講:「我從明天起,開始戒鴉片煙。」
鴉片煙戒掉以後,馬上到佛堂跟點傅師說:﹁我要清口茹素。﹂馬上立清口愿,立完愿後,去聽研究班,聽了一個禮拜,立愿捨身辦道,所以她從求道到立愿一個月,也沒有開法會。
發了愿以後,她馬上跟兒子講「你自己去想辦法,我們祖先的遺產,我要捐出去,把整個大宅院,和所有的家產都捐給道場。」她要捨身辦道。
結果這個夏前人,就到東北哈爾濱去開荒。
三年多,不要講多少人求道,光清口的人就有五千位。
六、學習大捨大得
大捨大得的盛前人
再有一位是哈爾濱的盛前人考斌。這位前人,原來是哈爾濱的首富,家裏環境很好,開了三家麵粉工廠。
求了道以後,他有一次到佛堂去,仙佛開沙,剛好是老師到壇慈悲:「大捨大得,不捨不得」
他看到了,他回去就跟女兒講「我們要大捨大得。」他就把所有的麵粉工廠,通通賣掉,自己一文不留,把錢全部拿到佛堂來,交給他們的前人,邱前人。
盛前人全捨財產後,便常住佛堂之中服務,刻苦耐勞,對新道親一視同仁,自己斟茶,打毛巾招待成全,親切感人。
哈爾濱道務,因有盛前人的領導,大大地宏展開來。
盛前人雖然為道盡力,備嚐艱辛,但從無怨言,他其有慈悲心腸,與精進修養,無論視聽言動,都一絲不苟,可說德高望重,成為後學們的模範。
七、絕對相信上天
為什麼前人輩,把道看得那麼真?這個道在他們身上那麼真,到了後來,慢慢到了我們身上,可能就沒有這麼尊貴了。
所以很多人講,道越來越像宗教了,過去人不是這樣。
所以我們想道尊德貴,自古是一樣的,那我們是不是來發個心愿——這個道尊德貴,要在我們身上讓它回復出來!這是一個志節。
八、不為因果而行善
修道人應該要有一個觀念,就是「不為因果而行善」
今天一個世俗的人,他要行善,是因為怕因果,所以要做好事。
而我們進入真理的世界,不能再落在因果而行善。有些事情,看起來吃虧,好像這盛前人、夏前人,把錢財通通捐出去,看起來吃虧,但實際上是沒吃虧的,老天回報他的,是更多的。
九、不為宏展而辦道
如果「為了宏展而辦道」,我就要用方法,用很多技巧,只要宏展就可以。所以,才有那些拉人家的後學,破壞人家的道場,說人家的是非。
為了要宏展,可以用很多的心機,但那是短暫的。因為不論我們有多少的後學,將來一歸空叫「萬事皆空」,
如果我們這一生有很多後學,可是我一輩子都在用心機,可能我「真」的程度不夠。
順自然,盡力修辦就可以了。
十、放下不要執著
了了有何不了,良知本性是全善,沒有善惡對待,做了就放下。
有人到四川成都一個文殊菩薩的廟,那個廟門有一個聯:「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我們修道要這樣,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什麼都是沒有」,了了有何不了。這是良知的覺醒,這叫真功實善。
十一、不為躲劫而行功
「為了躲劫而行功」,劫煞要來了趕快行功,這個行功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做生意的心。
第二個是對天時的猜測,說一九九九年這個時候很危險啊,你們趕快要行功,趕快要渡人。
行功渡人,本來是該做的事情,但是我們給他一個特定時間,說你如果不這樣的話,可能就完了。
那麼道親,是一個躲劫行功的心,不是慈悲心,這個不一樣,私心與慈悲心,這差異何其大啊。
十二、鍋巴的教訓
以前,仙佛就批了一篇妙訓「時至七七四十九,有大災難」。
有些人解釋釋成民國四十九年要出大災難,就鼓勵大家趕快清口,趕快開佛堂。趕快存鍋巴,後來災難沒來,考倒了很多道親。
以前道場還謠傳一九九九年、二0一二年是末劫年,後來災難沒來,也考倒不少人。
修道的目的是歸根認母,不是光躲劫避難而已。
十三、修行就要有志節
我們大家都是一家人,要互相勉勵,愈到末後,愈要有志節,腰要挺起來,要有骨氣,人沒有受不了的罪。
永恆看重一點,短暫的,沒關係就讓它過去,沒有過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