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5

鄭重宣告:放命者、跟修者勾出天盤(天命篇)180114

鄭重宣告:放命者、跟修者勾出天盤(天命篇)180114

悟見註曰:本篇,只是轉達仙佛的訓文,信不信由你們,這一切與我無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道在無爭,一切都是,非我本意,一切都是,仙佛説的。

一、祖師只有六四代

釋迦摩尼佛說

一條金線一貫「道統」,東方西方共六十四代,日月合併光照大地,如今由你們老前人(白水老人)承接共辦,大家認清楚。

濟公老師説

八八六四道統滿 ,北辰代理天命薪傳,已告一段落, 將來彌勒定盤收圓, 並非人可求。 註:北辰,指 白水老人 。

二、白水老人後放命無效

月慧師母説

現在你們都還能辦,因你們老前人還在,以後你們老前人歸了,還會有人「放命」,這時候你們還修不修?、、、「要自修」,不能再去拜誰,跟誰修!因為你們老前人是代命、代承,我們就應該要謹慎。

三、天命到白水老人止

濟公老師説

天命自古以來在東方,就是有隱有顯,所以每一段的因緣,不可能都是我們沾著。

至於師尊當初所留下來的,雖然還有一些,但是從北辰(韓老前人)到現在,真就到此為止了。

四、天命不是想放就放

濟公老師説

什麼是「聖道真傳」? 北辰(白水老人)給你們的命就是薪火,要好好護持,所領的這一份的責任、慧命、傳承;

至於將來的事,並非人想天就給, 「天命有隱有顯」

五、掛牌立案無天命

濟公老師説

修道要有智慧,「道與教不同」,有組織、團體人事、掛牌立案,就不是道了。

當你參加,「起心動念」,已著人情名利權勢,已經偏差了,「偏差離道遠矣!」還能辦嗎?還有天命嗎?

月慧師母説

修道沒有「人事團體」,你有人事團體就有紛爭,「政教合一」就不是道了。

六、真天命最後沒了

天然師尊説  

這個道呢?將來會「真的隱,假的顯。」為什麼假的道會進入?因為「真天命傳到最後沒了」,

因為在人的想法中「這道辦得愈宏展,人不夠,天一定要給。」,可是這一切當中,早就有安排,各辦一段,不可強求,

尤其是道統,為什麼愈辦愈迷糊?因為他不瞭解,所以就相信,也就錯了。

七、跟放命者,勾出天盤

天然師尊説  

所謂「走馬點玄」,將來的真點傳師最寶貴,愈來愈少,明瞭嗎?

如果你不明白,你就迷糊跟進了,這會讓你的祖先含淚的,所以要自我小心謹慎。

八、不放命就有天命

濟公老師説

我們「不違背天意」、「不背叛祖師」、「不自我稱尊」、「不參加人事團體」,現在問問自己,我們守得真嗎? 天命--我們守得真嗎?

九、跑到放命處勾出天盤

南極老仙翁説

天命有顯也有隱,有真的,也有假的,

所以真天命隱了,「假天命顯了」,會讓你眼花瞭亂,而你不用智慧,只用凡胎肉眼,受蒙蔽了,一步走錯,整盤就輸了,

即使修道二十年、三十年也一樣,這一劫不管誰都要接受考,接受上天給你的「驗收」。

十、跑錯金線勾出天盤

濟公老師説          

該守則守,該進則進。魔當道的時候,佛自然會隱,道有隱有顯,不要在亂的時候,你也跑在前頭。

南極老仙翁慈示              

金線只有一條,北辰已殞落。

十一、白水老人後跟自性修

濟公老師慈示

誰跟誰修?你們老前人歸了跟誰修?跟你的自性老母修, 這是你的自覺本心,你的良知本性本能…它是具足萬法的, 它不是無生老母是誰?

十二、假道辦得很鴻展

天然師尊説

什麼叫做「能辦則辦,不能辦則守。」,你明白嗎?將來真命隱,真修人隱,假命顯,辦道,還辦得比真道還要宏展,

你不會因為這個情勢被捲進去嗎?

十三、自收圓不離天命

濟公老師説

現在, 道的寶貴在「收圓」, 不是「普渡」
收圓是收自己的圓, 不是有一位祖師或老師帶著你們收圓,不是這回事。

十四、末後修辦不著相

南海古佛説        

末後大考是「智慧考」,一不小心就落入考圈, 以後假彌勒、假弓長很多,化身為你的老師,講出一篇大道理,讓你分不出真假,

所以以後的顯化,是也好、是假也罷,皆不執著,只相信真理,依真理來走、來行,握緊一條金線。

十五、以覺為師辨真假

南極老仙翁説  

可是將來有一天,就算是你們老師臨壇,也不一定是真的,那時你們如何瞭解去辨別「真假」嗎?

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如果你們不能明辨真與假,那表示你們修道的信念不夠,還不是真正的「以覺為師」。

十六、無極老母不准放命

無極皇母説

多道場已決定延續道脈
不問母之心中是否喜歡

今不放承德慧精神遺願
或許無大批的人可調遣
卻因為天命真天命稀少
更可貴能代表爾師點玄

末後了真假辨認理實踐
切勿要急建功千古苦淵
寧可要守一時一世寂寞
亦莫將那誘惑當機會焉

十七、天作主即是安全

無極老母說

不想想替天辦道   是己念或須遵天
各點傳今日莫怨   天作主即是安全
勒馬住於懸崖上   駕法舟老實行前
時光至老母下令   衆兒女即明瞭焉

為母即言此          兒女有心思
無須多發問          為母亦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