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7
法會講題 六祖壇經采微:求道 講授綱要 悟見編整
法會講題 六祖壇經采微:求道 講授綱要 悟見編整
一、佛性是成佛的要件
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五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 佛?
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二、有智慧仍要求道
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云: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
惠能大師往黃梅參禮五祖。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
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
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經八月餘。
悟見述曰:惠能大師,這麼有智慧,還是要拜師求道方能悟本來。
三、師徒之心有默契
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悟見述曰:一切莫要抱怨,上天自有安排,抱怨就求不了道。
四、大道無私唯德是輔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 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五、修人情道的害處
眾得處分,退而遞相謂曰:我等眾人,不須澄心用意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現為教授師,必是他得。我輩謾作偈頌,枉用心力。
餘人聞語,總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何煩作偈?
悟見述曰:修人情道,會失去求道的機會 。
六、思量即不中用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為我與他為教授師,我須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若不呈偈,終不得法,大難大難!
神秀作偈成已,數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擬呈不得。前 後經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書著,從他和尚看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是 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燈,書偈於南廊壁間,呈心所見。
悟見述曰:神秀落入思量,尚未見性,難承擔如來大業,以致於未能得法。
七、神秀佛偈未見性
神秀之偈曰: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秀書偈了,便卻歸房,人總不知。秀復思惟:五祖明日,見偈歡喜,即我與法有緣。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業障重,不合得法,聖意難測。房中思想,坐臥不安,直至五更。
五祖對佛偈的評價: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
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
悟見述曰:神秀大師之佛偈,也非常好,但仍落在相上修,故未見性。
八、五祖對神秀的期許
門人誦偈,皆歎善哉!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
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 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五祖曰: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 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薩之自性也。
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
神秀作禮而出。又經數 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夢中,行坐不樂。
悟見述曰:五祖的提示,神秀未解,終不得法。
九、惠能對佛偈的評價
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唱誦其偈。惠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
童子曰: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 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依此偈修,免墮惡 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箇餘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
童子引至偈前禮拜。
十、輕視人有無量罪
惠能曰: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
惠能聞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
別駕 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惠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別駕言:汝但 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
十一、惠能所做的佛偈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
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十二、五祖傳法給六祖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 下而去。
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 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 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